幸福水漾 天空 愛夏天電影季 裸婚 童玩節
花蓮港城隍 行述花蓮港城隍 范 行述 我生於清同治壬戌年,祖籍江蘇通州通化里,姓范名鑄,字肯堂。小時候喜好讀書,能知道孝義道理,識別尊卑長幼,鄰人都很稱讚羨慕。父親在而母親早已過逝,我沒有叔叔伯伯,也沒有兄弟。父親不堪家中寂寥空虛,再續弦娶繼母何氏。起初繼母疼愛我,如同自己所生一般。我幸運有父母可依靠,侍奉繼母如同親生母親。八歲進鄉學就讀,侍奉師長,執行弟子禮儀,以表示尊師重道之心,感動老 師張裕釗 先生,說我年紀小就知道禮節應對進退的道理,真是孺子可教也。以後必定是不平凡人物,於是更加得到老師教導愛護。沒幾年,書史都頗為精通,學藝優於同學,父親非常地高興。 之後,繼母生了一個弟弟,名叫芬榮,又生了一個妹妹嬌玉,都疼愛得如掌上明珠一般,慢慢地便生出厚此薄彼的分別,有親生與否的區分了。她有時藉故責罵我,在父親耳邊無中生有,搬弄是非,幸好父親並不太相信,而我更加心存敬母愛弟的心,沒有減少孝友的心。繼母無機可趁,時常對我懷著嫉妒的意圖。 時間過得很快,弟弟已經八歲,也入學讀書。但他天資頑鈍,愚蠢又癡呆,更因嬌生慣養成性,常會逃學在外遊盪嬉戲。我怕繼母責怪,親自教導他,奈何他習性養成,難以磨練規勸。正值老師考試論文,只有我文章屢次得到冠軍。那時有一同窗學生,喚作謝汝名的人,生性戲謔善妒,刁鑽奸佞,討厭我得老師歡心,而且文章又優異。他惹得老師討厭低貶,時常對我心懷怨懟誹謗,正當懷恨無法宣洩時。剛好我弟弟不背誦書中文章,老師為警告他不用功,不讓他下課。我怕招惹繼母惱怒,又師命難違,不得已,便等候弟弟一起回家。那裡料想到謝汝名,藉機於繼母前說我壞話,說我欺負弟弟,不友愛他,又暗地裡欺凌他,而且不只一次而已。現在倆人被禁錮在學校,做為警告懲罰。繼母聽見後,表現出憤怒威態,等待向我興師問罪。等到我黃昏時回到家,不容許我作說明,就用鞭笞的刑具痛打我全身。我身體全是傷痕,我猶然忍痛乞求原諒,陳述事實。但奈繼母強暴行為如何呢﹖此時弟弟袖手旁觀,鼓掌高興地說︰﹁哥哥喜歡欺負弟弟,逞耀才能,也有今天下場了﹂。繼母聽了更加惱怒,要將我趕出家門。我想父親外出收租,不知道是非曲直,誰對誰錯,冤枉委屈沒有人為我伸張,怎麼可以離家出走呢﹖ 隔天上學,老師看到我手腳傷痕,面目腫脹,怕我跟人械鬥。我說謊是跌倒摔傷,不敢說是繼母毒打的。老師聽了更加懷疑,便暗中調查,才知道是謝汝名造謠嫁禍的,罪惡實在不可原諒,老師生氣責罰他,同學也都攻訐他。我念在同窗情誼,不要再受到傷害,反而 向 老師求情,寬恕他,同學都說我肚量大而稱讚我。 等到父親回來,繼母又說謊,哭訴父親,說一堆我的壞話。父親聽到後沒有詳細調查,又心懷疼愛小弟的私心,非常生氣地,又把我痛斥一番,說我侮逆繼母,欺侮小弟,我的罪惡不堪說出。我真是含冤莫白,一次又一次。幸好我的老師為我排解糾紛禍難,證明我的委屈,父親的憤怒才稍為平復。但是父親也對繼母無可奈何,繼母更加心懷不可預知的手段,將要效法春秋時晉朝麗姬殺害世子申生的作法殺我,而我也死而無怨,一切盡託付天命了。 我因為傷勢還未復原,又過於勞累讀書,因鬱抑而生病,臥病不起,延請醫師調藥診治。繼母卻暗中買毒藥,要毒死我,告訴弟弟說︰﹁拿這藥給你哥吃,如果能殺死他,以後家中財產就沒人跟你分了﹂。我妹妹雖然還小,但非常聰慧,能夠知道兄友弟恭的道理。聽到了母親的計謀,趕緊跑來告訴我說:﹁母親要下毒殺害哥哥,哥哥謹慎,不要吃了﹂。我原本不大相信,等到弟弟拿藥來,殷勤勸服,我看到有破綻,假裝失手把藥掉下地上,火光爆發,我弟驚嚇的,臉色如灰,說話掩飾他的所作所為,而我故意假裝不知此事。 我想古人說:﹁作為臣子的人,如果君主不能容納他,則應該遷居外國。作為兒女的人,如果父母不能容納他,就應該遠避他鄉﹂。春秋時代晉朝君王聽從愛姬麗姬的話要殺害世子申生,重耳逃亡齊、秦等國的故事將重演於我的身上。我與老師商量此事該如何應對,老師也贊成我離家出走。我妹妹很靈巧,常常偷拿金錢供我醫治身體。我病稍有好轉,就整理衣物,投靠家住江蘇的舅父方文魁,在舅父那裡讀書。後來正當國家多事,朝廷遴選賢能人才,開辦臨時科舉考試。我參與考試,被拔擢為舉人。不料海盜作亂,遍及安徽、江蘇沿海地區,搶劫富有的大商人以及居民。我發奮召集義勇兵團,配合江蘇撫軍,討閥賊匪。怎奈我軍寡不敵眾,官兵失敗。後來承蒙軍機大臣李鴻章,字少荃,他具備世界性新知識,頗有謀略計策,率領大批官兵,掃蕩海盜妖人。我受到拔擢,任為參軍一職。幾年後才平定匪亂,我觀察朝庭奸臣讒佞掌權,便無心為官,退休隱居。 我家遭遇兵災毀壞,繼母、弟弟被盜賊殺害。惟有父親與妹妹,得到我老師的長官,軍務總監,照顧保護,才能父子重逢。當時如果沒有妹妹一句話提醒救了我,那有今天團圓呢﹖父親非常後悔以前的過失說道︰﹁這真是上天報應我兒的孝心,不然那來骨肉分離又能復合呢﹂﹖於是我就重整家園,娶妻劉氏。妻子賢淑品德可供稱讚,善於侍奉公公、夫君,我感到很安慰。這時妹妹也已經長大,文章道理頗為通達,三從四德無缺,就讓她與師弟結婚,來報答老師的恩情。我事親盡力孝道,不料父親六十歲時染病去世,我盡其哀戚之情,誠心致力埋葬父親,盡其禮節奠祭,作為人子事親的責任,可說是終了 。 後來我生養三男二女,後繼無慮。每次看見世界列強侵略,中國土地幾乎被瓜分完了,我不禁為國家百姓而感慨嘆惜。於是我興起仁愛之心,講求禮讓,凡是人民遭受災害的,都分發金錢來拯救、周濟他們,不吝惜施捨,遠近的人都稱頌我的德行。我五十五歲時,偶然感染瘴癘之氣,醫藥無效,就此去世。魂歸九泉,冥王以我孝道可嘉,心懷忠義節操,廣佈仁德,行善功,可任職為神。授命為南臺護國將軍,經歷幾任。於壬申年,花蓮城隍廟,重新廟貌,轉任此職,護國佑民,香火鼎盛。現今正逢感化堂新書編造,諸位仙真惠命下令,我敘述生平一生,藉以勸化誘導善門諸子,感化遠近眾生。希望世人必 須知道 君親的恩情,竭力盡心忠孝的道理。誰人沒有繼母,能行孝的人,又有幾人呢﹖如果能夠以我作為勉勵,成仙作神的路途,就不會很遠了。 論述 聖人所說,想要修鍊自我,得到上天授予的爵位的人,必定會先教授他人倫大道,令譽廣施,樂善好施沒有倦怠,是為天上爵位人間官爵兩者兼得的方法,人們怎可不將不善的變化為善的呢﹖ 又詩 身世等蜉蝣 知機急早修 逆中難處順 怨裡易成仇 謙遜終招福 橫行必惹憂 分明善惡業 報應不差謬 護世天尊 駱 評 人有三父(生父、養父、繼父)八母(生母、養母、繼母、伯、嬸、姑、姨、乳、舅母) 未嘗不可行孝也。無理之加,世所難受,如舜之父頑、母囂、弟傲,所以益顯孝義之衷,以彰神明之報。范氏子,已覆其轍,能順孝繼母,不貳其心,雖欲假手於弟以殺之,幸其妹以救之,母猶浸潤之燼譖,膚受之愬,前後受敵,不容不迴避,以曲盡其孝道也。後得寸進之階,其天網昭報於後來,母弟之亡,父妹之存,則是忠孝之結構也。加以令譽廣施,急流勇退,故明哲者,足以保其身,弗受清名之玷,不失隱士家風,純然德粹,沒受神任之榮,其素行可為世法焉。 (錄自贊天宮感化堂 覺路金繩 民國廿五年出版)